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中心 > 新闻中心新闻中心

雪龙号专题-雪龙号科考船

文章来源: 中国网时间: 2012-04-06

简介:

    “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一艘能在极地海区航行的破冰船。该船总长167米,宽22.6米,自重11400吨,总吨位14997吨,满载排水量达21025吨。功率为17920马力,最大航速18节,续航能力达18000海里。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3月25日建造完工。

    该船原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具有较强的破冰能力。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船装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用E级钢板制作的船体,即使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形。

    1993年6月,“雪龙”船驶回我国南极考察的科研与后勤保障基地上海。国家海洋局组织力量,对该船进行了改装。在驾驶室里安装了两套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自动避碰雷达,它可在对面来船或出现冰山时,及时测出对方的航向、速度等,并且提示如何正确回避。船上设立的气象中心,可以及时接收极区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为本船在气候极其恶劣又变化无常的极地海区航行时提供了安全保障。船用航空技术设备,可供两架KA-32型直升飞机停放,着陆平台布置在艉楼甲板的中心线位置上,直升飞机可日夜起飞、着陆、停放。船上配备的航行雷达站,能对起飞的飞机进行监控,确保飞行安全。此外,游泳池、健身房、图书馆,卡拉OK厅、医疗室、手术室、化验室等文娱、体育、卫生设施一应俱全,为乘船人员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经过改装,全船可载人数由过去设计的55人增至78人。

    “雪龙号”这个名字是第一任南极考察的主任武恒起的名字,“龙”代表中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雪世界。

首航南极

    1994年11月20日,整装一新的“雪龙”船满载着祖国人民的厚望,从上海港启程,首航南极中山站。当年12月6日,进入南大洋海冰区,“雪龙”船开始沿最佳航线破冰前进。

    此时虽然已近南极盛夏,可是普里兹湾的陆缘冰不少地方仍厚达1.5米,上面还积有1米厚的雪。万吨巨轮尽管开足马力前进,可船头一碰软若棉花的积雪,冲撞力顿时被化解分散了。有时奋战一天,船只能拱进700-800米。面对如此艰难局面,船上指挥人员决定等待18日的大潮汛对海冰形成影响后再破冰。并用直升飞机,将部分物资与科考队员运上11海里外的中山站,先期开展科考活动。

    大潮汛到来之后,坚冰依然没有一点儿松动。“雪龙”船再次向自己的破冰极限挑战,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向冰层展开反复冲击。与此同时,派出人员下船探测最佳行进路线。12月21日,“雪龙”船终于进入连续破冰状态。以后几天,由于越来越靠近陆基,冰层越来越薄,高昂的船艏如同巨大的钢犁,不断掀开冰层,持续向中山站挺进。12月25日,在距站区2公里外的两座冰山中间停船卸油。此时,全船时刻处于机动状态,以防冰崩毁船。经过全船人员不分昼夜的连续奋战,终于将330吨油料输往中山站。

    次年1月20日,胜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并且填补了我国航海破冰空白的“雪龙”船,驶离普里兹湾回国,3月6日返抵上海。

特点:

一是“地图”多。

    在“雪龙号”上的餐厅、会议室、驾驶室、走廊,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地图,有世界地图、北极地图、南极地图、科学考察航次图、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图,还有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的地形图……不少队员还自带了地图,甚至地球仪。驾驶室内还有大量的海图。

二是“规矩”多。

    雪龙号上有好多好多“守则”。

    环保守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不准将垃圾倾倒入海;

    安全守则:居住舱外不准穿拖鞋,因为在船上穿拖鞋不方便,也容易受伤;

    消防守则:船上居住舱外禁止吸烟。由于科考携带了直升机,并携带了航空汽油,因此严禁吸烟。

    节水守则:要节约用水,原因不用说。

三是“照片”多。

    雪龙号上关于极地的照片很多,有企鹅、冰山、中山站、长城站等,历届科考队员们拍摄的这些照片,都用镜框挂在墙上,构成了雪龙号上独特的风景。

四是“讲座”多。

    参加极地科考队的科技人员分别来自多个不同领域。为增进了解,增加对各学科和课题的认识,考察队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讲座。

性能

    “雪龙”号考察船是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我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船装有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船体用E级钢板制作,即使在零下40℃的严寒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形。该船可运输杂货、大型重型货物及各种车辆(带滚装仓)、冷藏货物、贵重货物、炸药、矿物、标准集装箱以及各种油料。

    经升级改造后,“雪龙”号主甲板以上的所有设备设施全部更新。船上的实验室面积也从原来的 200多平方米扩大到580平方米,并全部更换了实验室设备。改造后的“雪龙”号具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直升机的平台、机库和配套设备。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等一系列科学考察实验室。可航行于世界任何海区。

设施

    雪龙号备有先进的通讯系统,拥有能容纳2架Ka-32直升飞机的机库和1个停机坪。以及完善的医疗设施和生活娱乐设施。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和洁净等一系列科学考察实验室。船上有铺位128张,为极区考察工作提供了基本必备条件。

    我国在“雪龙”号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它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航行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船上设有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生物、气象和洁净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另外还新建了大气取样室、数据处理中心、样品间、伸缩吊车等科研设施。

    全船共7层,可乘载人员130人。一般考察队员两人一屋,每间10平方米左右,有中央空调,有24小时供应热水的卫生间,冰箱、衣柜、写字台等一应俱全,房间里还有端口可供上网发邮件。

    “雪龙”号还设有游泳池、图书馆、健身房、室内篮球场、网吧、卡拉OK、洗衣房、手术室等。游泳池所用的海水都是从洁净的大海里新抽取的,自然没有污染。

    另外,还配备了1架“雪鹰”号直升机、1艘黄河艇以及1只中山驳。

历次极地考察情况

●中国第十一次南极考察: “雪龙船”于1994年10月28日至1995年3月5日,首次执行南极考察任务,历时129天,主要任务是运送11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和度夏人员、物资和油料,接回第10次队越冬人员和第11次队度夏人员,组织协调中山站度夏考察,实施南大洋调查。

●中国第十二次南极考察: “雪龙船”于1995年11月20日至1996年4月,执行中国第十二次南极考察任务,历时134天,航时1545小时,航行22968海里。主要任务是长城站运送建房材料和中山站维修物资及两站燃油和食品;接送两站考察队员及大洋考察;运回长城站垃圾和废旧物资;运送南韩物资、油料。

●中国第十三次南极考察: “雪龙船”于1996年11月18日至1997年4月20日,执行了中国第13次南极考察任务,历时154天,航行17605.5海里,1505.5小时。主要任务是运送第13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和度夏人员以及站区维修物资、燃油,实施南大洋考察。

●中国第十四次南极考察: “雪龙船”自1997年11月15日至1998年4月,执行了中国第14次南极考察任务,历时142天,航程22883 海里,航时1726小时。本航次首次实行"一船三站"运行方案,环南极航行。主要任务是运送第14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 中山站越冬和度夏人员;为两站运送站区维修物资、油料;实施南大洋调查;长城、中山两站海域锚地勘测;另外,在俄罗斯青年站装载五部大型车辆到中山站。

●中国第十五次南极考察: “雪龙船”自1998年11月5日至1999年4月2日,执行了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任务,历时149天,航程20326海里,航时1536小时,主要任务是向中山站运输物资,接送考察队员和进行南大洋考察等。

●中国第十六次南极考察: “雪龙船”于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4月5日执行中国第16次南极考察"一船两站"任务,历时157天,航行 27053海里,累计破冰51小时,破冰43海里,创造了雪龙船6下南极,离站时间最晚的记录;同时,也创造了我国南极考察以来航程最远,破冰距离最长,一个航次4过西风带的记录。主要任务是大洋科学考察和两站运输。

●中国第十八次南极考察: "雪龙"船于2001年11月15日至2002年4月2日, 执行中国第18次南极考察任务。历时140天,安全航行23894海里(包括破密集浮冰28海里,破陆缘冰13.5海里),主要任务是大洋调查和两站运输。

●中国第十九次南极考察: “雪龙船”于2002年11月20日至2003年3月20日,执行中国第19次南极考察"一船两站"任务,历时122天,总航程24000余海里,主要任务是大洋科学考察、埃默里冰架考察和两站运输。

●中国第二十一次南极考察: “雪龙船”于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3月24日,执行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任务。历时151天,总航程26500余海里。主要任务是执行威德尔海和普里兹湾的大洋断面调查、两站运输和DOME-A冰盖考察。

●中国第二十二次南极考察: 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航行131天、2200余海里、经受了极地恶劣环境考验后,共收集陨石5354块,其中包括我国科学家发现的第一块月球陨石,并绘出了格罗夫山地区的准确地图。

●中国第二十三次南极科学考察: 于2006年12月初启程,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派出7名考察队员参加此次南极科考。这7名队员是:王泽民、孟泱、蓝蔚、吴文会、王连仲、胡国元、王涛。测绘人员将分别在长城站、中山站进行多项科学考察,其中获取长城站三维空间图像信息是此次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第二十四次南极科学考察:2007年11月12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破冰船从上海启程.2008年4月15日,雪龙号载着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抵达在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这是雪龙号历史上航行路线最长、跨越经度最广的远航。科考队共完成46项科学考察和11项后勤保障任务。其中,备受国际瞩目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圆满成功。

●中国第二十五次南极考察:北京时间12月18日13时18分,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从南极中山站附近集结地出发,前往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建设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

●中国第二十六次南极考察:2009年10月11日上午十时许,中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搭载着二百五十一名队员,驶离中国极地考察专用码头,开始了中国第二十六次南极考察的行程。 此次南极考察创造了中国南极考察历史参与人数之最,考察成员包括了长城站考察队员六十人,中山站考察队员八十四人,昆仑站和格罗夫山内陆考察队员三十人,南大洋考察队员十三人,国际合作两人以及随船人员六十二人。在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后,“雪龙”号计划于二〇一〇年四月十日返回中国,共将航行约三万海里。三位台湾科研人员首次参与中国南极考察项目。

●中国第二十七次南极考察: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将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10年11月11日从深圳市盐田港启航赴南极考察。这次科考队和”雪龙”号考察船将承担常规性的考察任务,开展大洋调查,同时开展后勤保障建设。12月4日,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提前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的普利兹湾海域。12月11日将包括胡锦涛总书记题写的中国南极昆仑站玉碑在内的所有南极内陆考察物资已全部运至指定地点。

●中国第二十八次南极考察:第28次南极科考执行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一船三站”考察任务,历时163天,安全完成了航行任务。“雪龙”号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4次成功驶过以狂风巨浪著称的西风带,两次越过零度经线,共经过12个时区,总航程约2.8万余海里,其中冰区航行3900余海里。

●中国第二十九次南极考察: 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正式成立。于2012年11月5日正式从广州启程奔赴南极。“雪龙”号31日抵达了位于东经78度、南纬65.5度的普里兹湾海域,这标志着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开始展开大洋考察。本次大洋考察共涉及海水水文与气象、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和磷虾资源等6个专业种类。考察共设断面10条,合计定点站位107个,其中水深大于1000米的深水站位67个。考察结果将为进行该海区环境气候综合评价及油气、天然气水化合物、生物等资源潜力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中国第三十次南极考察: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中国极地科考码头启航,开始其第30次南极之行。此次南极科考是“雪龙”号首次环南极航行任务,将执行30项科学考察任务,15项后勤保障及工程建设项目,其重中之重便是在伊利莎白公主地新建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中国南极泰山站。泰山站为夏季站,位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海拔2621米,今后不仅是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格罗夫山地区南极科考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科考的领域和范围。

●中国首次北极考察: “雪龙船”于1999年7月1日至9月9日, 执行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历时71天,航程14094海里,航时1238小时,主要任务是承担北冰洋往返航线走航调查并对北极海洋、大气、生物、地质、渔业和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综合考察。

●中国第二次北极考察: “雪龙船”于2003年7月15日至2003年9月26日,执行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历时74天,总航时 1,070小时,总航程14,188海里,纵深北冰洋达北纬80°15′,刷新了雪龙船北冰洋航行新纪录。开展了海洋、大气、海冰和生化等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并运用了水下机器人等高新技术,深化了对北极海洋、海冰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中国第三次北极考察:“雪龙船”于2008年的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中,继续向北挺进到北纬85度25分。随着“雪龙”号航行的纬度越来越高,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同时也充分表明北极海冰正在快速融化。了解北极冰情对于认识北极至关重要。一旦北极冰川融化,将在地球上出现一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西北航道",这将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大大降低航运成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加速消融,加上中国科考能力的提升,预计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将有望突破第二次科考到达的最北纬度(北纬80度),前进到北纬82度至85度之间。"这将为人类探寻"西北航道"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雪龙船”于2010年06月25日,执行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北京时间2010年8月6日凌晨4时29分,雪龙号“轻松”打破了中国航海史最高纬度纪录——北纬85度25分。“雪龙”号在一路北上过程中,遇到许多大块浮冰中裂开的开阔水道,“雪龙”号几乎可以全速前进。研究“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理”和“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对海冰快速变化的响应”,是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两大科学目标。

●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2012年7月2日上午,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从青岛出发,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北极进行科考任务。在为期80多天的考察过程中,18500海里,其中在北极冰区航行5370海里,并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洋,开创了我国船舶从高纬度穿越北冰洋航行的先河,最北到达北纬87度40分。9月27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科学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凯旋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