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頁 > 媒體中心 > 新聞中心新聞中心

南極紀行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李劍閣

 

    11月19日,我與北京出發的第一批南極論壇成員乘坐漢莎航空A380啟程經法蘭克福,在機場等候7小時,會同晚些到達的上海成員一起繼續乘坐漢莎的航班飛布宜諾賽勒斯。在布市修整了兩天,22日淩晨,168位論壇成員坐包機赴地球最南端的城市—火地島的烏斯懷亞。

    在烏斯懷亞這個人口不足五萬人的小城市,我們逗留了6、7個小時。其實一條主街一個小時可以逛兩個來回,大家到處隨意晃悠拍照。當然,我們這些中國人不會放棄品嘗當地美食的機會。不一會,全市幾個小餐館水箱裏的蜘蛛蟹全部告罄。

    南極論壇乘坐的由世界首屈一指的法國龐洛郵輪公司精心打造的北冕號郵輪。這艘專為極地旅遊打造的郵輪有抗冰和抗風浪的功能,因此安全性和防暈船方面盡可讓人放心。

    南極論壇由有官方支援的中國南極論壇理事會與重要國際組織、國際著名學府共同發起。我是作為特邀講演嘉賓參加的。論壇成員是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瑞士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宗教、藝術、體育、金融界的精英與商界領袖。最為年長的是年屆八十的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副院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名譽院長劉吉。74歲的中國第一任南極長城科考站的站長顏其德是故地重遊。人民日報原副主編、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全國民營企業協會會長南通老鄉保育鈞也參加了論壇。

    北冕號啟航後經過德瑞克海峽的頭兩天只見茫茫大海,既單調又搖晃。這個以英國人名字命名的海峽位於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和南極半島之間的海峽,也是地球上最寬和最深,風浪最大的海峽。它匯合太平洋、大西洋及南冰洋之冷暖不同洋流,又處於南半球大氣環流形成的強風地帶,造成這裏的風浪特別大。因此,德瑞克海峽也被航海家和探險家視為“最險惡的黑暗海域”。所幸我們碰到的天氣尚好,輕微的搖晃並非不能忍受。

    頭兩天船上要進行逃生訓練和南極保護教育,這是國際組織法定的程式,也是打發時間的好安排。論壇本來也有各種主題講演會、主題音樂會和自由結合的沙龍。所以大家並沒有感到絲毫的沉悶,反而普遍處於即將看到南極的亢奮之中。

    24日,我們第一個登上的是“欺騙島”。其島得名的確切原因無從查考。一個說是探險家南普敦最初登島時誤認為到達了南極大陸,但攀上山頂後發現受騙,更遠的地方才是南極大陸。這個山頂一個可以眺望南極大陸的凹口叫“南普敦窗”。另一個說法是原來這個島表面十分平靜,其實暗藏危機,頗具“欺騙性”。有幾個國家設置此島的捕鯨站,若干年前毀於一場火山爆發。在島上仍然可以看到捕鯨站的廢墟。

    第一次乘衝鋒舟登島是興奮的,也多少有點驚險。我們穿上防水保暖衝鋒衣褲和保暖高筒膠靴,戴上墨鏡和防水帽子手套,外面還要套上救生衣,嚴嚴實實,手足已經很不靈便。衝鋒舟在大海裏就像一片樹葉,隨著風浪起伏,濺起的冰涼的海水經常澆濕全身。每人的照相機都按照事先的提醒做了防水準備。

    此後一次次的登島,儘管後來有時風浪更大,驚險的感覺就沒有了,只有一次次的刺激和興奮。大家對船方高度信任,相信他們有足夠的經驗,而且承擔的法律責任讓他們對於風險的評估不可能有絲毫疏忽。

    登島主要是觀賞雪景和親近企鵝、海獅、海豹。有時風大不適合登島,就坐衝鋒舟在千姿百態的浮冰中巡遊。浮冰是經過陸地冰蓋長年累月由上向下推擠,漸漸地緩緩流動,造成瀕臨海面前端的冰牆不斷融化,發生冰牆斷裂墜落海中。冰崩奇觀在每年12月至翌年2月的南極夏季最為顯著。由於海水溫度升高,促使冰牆前端的侵蝕融化速度加快,因此冰崩的幾率增加。

    當我親身經歷冰牆斷裂崩塌如排山倒海,激起巨大浪花的奇觀時,感到十分的震撼。南極的洋面上,不時漂浮著從冰牆崩裂墜落的“冰山”和“浮冰”。據說最大的浮冰有法國那麼大。浮冰水上和水下部分大概是1:4。大小不等的浮冰在陽光照耀下,有些像水晶般晶瑩剔透,水下部分又藍得那麼冷豔;有些光怪嶙峋,鬼斧神工,堪比天下各種最為珍奇的山石,在冰縫中閃耀著迷人的淡青色彩。

    南極論壇是一個國際性會議。有幾場討論是通過衛星以視頻聯線的方式分別於美國、歐洲、南極三地同時進行。另外還有十多場專題演講、對話、懇談會、沙龍。我除了有一場主題講演外,和我的老朋友、老同事,當今經濟界的著名意見領袖許小年教授一起展開了對話,現場氣氛頗為熱烈。一些初次相識的企業家多次約我促膝深談,提出各種經濟形勢、政策、體制和自身企業發展等問題,我未必能夠給他們釋疑解惑,但都結下了很深的友誼。

    最激動人心的是我們登上了中國南極長城科考站,慰問了在那裏日夜堅守的十八位科學家。11月28日上午,我們乘坐衝鋒舟分批到達長城站。在他們樸素的會議室兼飯廳裏聽取了他們的介紹,並且參觀了他們的宿舍、工作室。在有著長城站標誌的雪地裏,我被推為論壇代表致詞,“你們為祖國爭光,我們為你們驕傲”,對十八位壯士表達了崇高的敬意。我們贈送了紀念品和新鮮的水果蔬菜,也算是一點點心意。現在國家強大了,科考站的條件也今非昔比,大大改善。他們日常需要的新鮮食品從智利定期空運供應。最後,我們和科考隊員一起在雪地裏國旗下,同聲高唱《同一首歌》、《友誼地久天長》。

    中國南極長城站1985年2月在喬治王島菲爾德斯半島南端落成。1989年4月在南極大陸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了中國南極中山站。2009年1月,中國的昆侖站建成,距離南極冰穹A7.3公里。新的泰山站正在建設中。中國積極參與科考,向世界宣示了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在南極大陸的存在。

    中國參與南極科學考察是基於《南極條約》的精神。中國於1983年6月加入南極條約組織。1985年10月被接納為協商國。1961年6月正式執行的《南極條約》主要內容是:南極洲僅用於和平目的,保證在南極洲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自由,促進科學考察中的國際合作,禁止在南極地區進行一切具有軍事性質的活動及核爆炸和處理放射物,凍結領土所有權的主張,促進國際在科學方面的合作。

    繼《南極條約》之後 ,協商國又先後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南極條約》和這些公約以及協商國通過140余項建議措施,統稱為南極條約體系。《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規定,自議定書生效之日起50年內禁止在南極進行礦物資源活動,從而確保了南極大陸未來50年的和平與安寧,為全面保護南極、科學地認識南極奠定了基石。可以說,南極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它屬於全人類。

    1989年7月27日,由中、法、美、蘇、英、日6國各1名隊員組成國際橫穿南極探險隊,1990年從南極半島出發,沿著過南極點、東方站最後到達和平站的最長路線,開始了僅靠狗拉雪橇和滑雪板橫穿南極大陸的征途,歷時219天,行程5986公里。1989年12月11日經過南極點時曾發表《南極宣言》,1990 年3月3日國際橫穿南極探險隊勝利到達終點。中國的科考隊員叫秦大河,我們應該像記住太空人一樣記住這個名字。他和其他國家的科考隊員一起創造了永載史冊的人類壯舉。

    回到北京已經5天,許多工作堆在那裏又忙開了。但靜下心來想起南極之行依然難以釋懷。收筆時忽然想起今年6月下旬在聖彼德堡度過了當地的“極晝節”,12月又在南極過了“極晝”。同一年內在地球的兩端見證“極晝”,使得2013年過得真有點特殊的紀念意義。

 

2013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