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頁 > 媒體中心 > 新聞中心新聞中心

雪龍號專題-雪龍號科考船

文章來源: 中國網時間: 2012-04-06

簡介:

    “雪龍”號科學考察船是目前我國唯一的一艘能在極地海區航行的破冰船。該船總長167米,寬22.6米,自重11400噸,總噸位14997噸,滿載排水量達21025噸。功率為17920馬力,最大航速18節,續航能力達18000海裏。由烏克蘭赫爾松船廠於1993年3月25日建造完工。

    該船原設計為北極地區多用途運輸船,具有較強的破冰能力。能以0.5節航速,連續衝破1.2米厚的冰層。船裝可調式螺旋槳,航行時操作靈活,有利於破冰。用E級鋼板製作的船體,即使在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氣候條件下,也不會變性。

    1993年6月,“雪龍”船駛回我國南極考察的科研與後勤保障基地上海。國家海洋局組織力量,對該船進行了改裝。在駕駛室裏安裝了兩套具有90年代先進水準的自動避碰雷達,它可在對面來船或出現冰山時,及時測出對方的航向、速度等,並且提示如何正確回避。船上設立的氣象中心,可以及時接收極區衛星雲圖等氣象資料,為本船在氣候極其惡劣又變化無常的極地海區航行時提供了安全保障。船用航空技術設備,可供兩架KA-32型直升飛機停放,著陸平臺佈置在艉樓甲板的中心線位置上,直升飛機可日夜起飛、著陸、停放。船上配備的航行雷達站,能對起飛的飛機進行監控,確保飛行安全。此外,游泳池、健身房、圖書館,卡拉OK廳、醫療室、手術室、化驗室等文娛、體育、衛生設施一應俱全,為乘船人員提供了一個適宜的生活與工作環境。經過改裝,全船可載人數由過去設計的55人增至78人。

    “雪龍號”這個名字是第一任南極考察的主任武恒起的名字,“龍”代表中國,“雪”意味著南極的冰雪世界。

首航南極

    1994年11月20日,整裝一新的“雪龍”船滿載著祖國人民的厚望,從上海港啟程,首航南極中山站。當年12月6日,進入南大洋海冰區,“雪龍”船開始沿最佳航線破冰前進。

    此時雖然已近南極盛夏,可是普裏茲灣的陸緣冰不少地方仍厚達1.5米,上面還積有1米厚的雪。萬噸巨輪儘管開足馬力前進,可船頭一碰軟若棉花的積雪,衝撞力頓時被化解分散了。有時奮戰一天,船隻能拱進700-800米。面對如此艱難局面,船上指揮人員決定等待18日的大潮汛對海冰形成影響後再破冰。並用直升飛機,將部分物資與科考隊員運上11海裏外的中山站,先期開展科考活動。

    大潮汛到來之後,堅冰依然沒有一點兒鬆動。“雪龍”船再次向自己的破冰極限挑戰,用螞蟻啃骨頭的辦法,向冰層展開反復衝擊。與此同時,派出人員下船探測最佳行進路線。12月21日,“雪龍”船終於進入連續破冰狀態。以後幾天,由於越來越靠近陸基,冰層越來越薄,高昂的船艏如同巨大的鋼犁,不斷掀開冰層,持續向中山站挺進。12月25日,在距站區2公里外的兩座冰山中間停船卸油。此時,全船時刻處於機動狀態,以防冰崩毀船。經過全船人員不分晝夜的連續奮戰,終於將330噸油料輸往中山站。

    次年1月20日,勝利完成了各項任務、並且填補了我國航海破冰空白的“雪龍”船,駛離普裏茲灣回國,3月6日返抵上海。

特點:

一是“地圖”多。

    在“雪龍號”上的餐廳、會議室、駕駛室、走廊,都能見到各種各樣的地圖,有世界地圖、北極地圖、南極地圖、科學考察航次圖、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路線圖,還有南極中山站、長城站的地形圖……不少隊員還自帶了地圖,甚至地球儀。駕駛室內還有大量的海圖。

二是“規矩”多。

    雪龍號上有好多好多“守則”。

    環保守則:垃圾實行分類管理,不準將垃圾傾倒入海;

    安全守則:居住艙外不准穿拖鞋,因為在船上穿拖鞋不方便,也容易受傷;

    消防守則:船上居住艙外禁止吸煙。由於科考攜帶了直升機,並攜帶了航空汽油,因此嚴禁吸煙。

    節水守則:要節約用水,原因不用說。

三是“照片”多。

    雪龍號上關於極地的照片很多,有企鵝、冰山、中山站、長城站等,歷屆科考隊員們拍攝的這些照片,都用鏡框掛在牆上,構成了雪龍號上獨特的風景。

四是“講座”多。

    參加極地科考隊的科技人員分別來自多個不同領域。為增進瞭解,增加對各學科和課題的認識,考察隊經常舉辦各式各樣的講座。

性能

    “雪龍”號考察船是我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我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能以1.5節航速,連續衝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雪)。船裝有可調式螺旋槳,航行時操作靈活,有利於破冰。船體用E級鋼板製作,即使在零下40℃的嚴寒氣候條件下,也不會變形。該船可運輸雜貨、大型重型貨物及各種車輛(帶滾裝倉)、冷藏貨物、貴重貨物、炸藥、礦物、標準集裝箱以及各種油料。

    經升級改造後,“雪龍”號主甲板以上的所有設備設施全部更新。船上的實驗室面積也從原來的 200多平方米擴大到580平方米,並全部更換了實驗室設備。改造後的“雪龍”號具有先進的導航、定位、自動駕駛系統,配備有先進的通訊系統及能容納兩架直升機的平臺、機庫和配套設備。船上設有大氣、水文、生物、電腦資料處理中心、氣象分析預報中心和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質、氣象等一系列科學考察實驗室。可航行於世界任何海區。

設施

    雪龍號備有先進的通訊系統,擁有能容納2架Ka-32直升飛機的機庫和1個停機坪。以及完善的醫療設施和生活娛樂設施。船上設有大氣、水文、生物、電腦資料處理中心、氣象分析預報中心和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質、氣象和潔淨等一系列科學考察實驗室。船上有鋪位128張,為極區考察工作提供了基本必備條件。

    我國在“雪龍”號的水文資料採集室中,安裝了可以用來探尋磷蝦及其它極區水生動物的魚探儀;可在航行時測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譜勒海流計;以及用於測量海水溫度、鹽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進的儀器設備。船上設有海洋物理、海洋化學、生物、氣象和潔淨實驗室面積200平方米。另外還新建了大氣取樣室、資料處理中心、樣品間、伸縮吊車等科研設施。

    全船共7層,可乘載人員130人。一般考察隊員兩人一屋,每間10平方米左右,有中央空調,有24小時供應熱水的衛生間,冰箱、衣櫃、寫字臺等一應俱全,房間裏還有埠可供上網發郵件。

    “雪龍”號還設有游泳池、圖書館、健身房、室內籃球場、網吧、卡拉OK、洗衣房、手術室等。游泳池所用的海水都是從潔淨的大海裏新抽取的,自然沒有污染。

    另外,還配備了1架“雪鷹”號直升機、1艘黃河艇以及1只中山駁。

歷次極地考察情況

●中國第十一次南極考察: “雪龍船”於1994年10月28日至1995年3月5日,首次執行南極考察任務,歷時129天,主要任務是運送11次南極考察隊中山站越冬和度夏人員、物資和油料,接回第10次隊越冬人員和第11次隊度夏人員,組織協調中山站度夏考察,實施南大洋調查。

●中國第十二次南極考察: “雪龍船”於1995年11月20日至1996年4月,執行中國第十二次南極考察任務,歷時134天,航時1545小時,航行22968海裏。主要任務是長城站運送建房材料和中山站維修物資及兩站燃油和食品;接送兩站考察隊員及大洋考察;運回長城站垃圾和廢舊物資;運送南韓物資、油料。

●中國第十三次南極考察: “雪龍船”於1996年11月18日至1997年4月20日,執行了中國第13次南極考察任務,歷時154天,航行17605.5海裏,1505.5小時。主要任務是運送第13次南極考察隊中山站越冬和度夏人員以及站區維修物資、燃油,實施南大洋考察。

●中國第十四次南極考察: “雪龍船”自1997年11月15日至1998年4月,執行了中國第14次南極考察任務,歷時142天,航程22883 海裏,航時1726小時。本航次首次實行"一船三站"運行方案,環南極航行。主要任務是運送第14次南極考察隊長城站、 中山站越冬和度夏人員;為兩站運送站區維修物資、油料;實施南大洋調查;長城、中山兩站海域錨地勘測;另外,在俄羅斯青年站裝載五部大型車輛到中山站。

●中國第十五次南極考察: “雪龍船”自1998年11月5日至1999年4月2日,執行了中國第15次南極考察任務,歷時149天,航程20326海裏,航時1536小時,主要任務是向中山站運輸物資,接送考察隊員和進行南大洋考察等。

●中國第十六次南極考察: “雪龍船”於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4月5日執行中國第16次南極考察"一船兩站"任務,歷時157天,航行 27053海裏,累計破冰51小時,破冰43海裏,創造了雪龍船6下南極,離站時間最晚的記錄;同時,也創造了我國南極考察以來航程最遠,破冰距離最長,一個航次4過西風帶的記錄。主要任務是大洋科學考察和兩站運輸。

●中國第十八次南極考察: "雪龍"船於2001年11月15日至2002年4月2日, 執行中國第18次南極考察任務。歷時140天,安全航行23894海裏(包括破密集浮冰28海裏,破陸緣冰13.5海裏),主要任務是大洋調查和兩站運輸。

●中國第十九次南極考察: “雪龍船”於2002年11月20日至2003年3月20日,執行中國第19次南極考察"一船兩站"任務,歷時122天,總航程24000餘海裏,主要任務是大洋科學考察、埃默里冰架考察和兩站運輸。

●中國第二十一次南極考察: “雪龍船”於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3月24日,執行中國第21次南極考察任務。歷時151天,總航程26500餘海裏。主要任務是執行威德爾海和普裏茲灣的大洋斷面調查、兩站運輸和DOME-A冰蓋考察。

●中國第二十二次南極考察: 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在航行131天、2200餘海裏、經受了極地惡劣環境考驗後,共收集隕石5354塊,其中包括我國科學家發現的第一塊月球隕石,並繪出了格羅夫山地區的準確地圖。

●中國第二十三次南極科學考察: 于2006年12月初啟程,極地測繪科學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派出7名考察隊員參加此次南極科考。這7名隊員是:王澤民、孟泱、藍蔚、吳文會、王連仲、胡國元、王濤。測繪人員將分別在長城站、中山站進行多項科學考察,其中獲取長城站三維空間圖像資訊是此次科考的一項重要任務。

●中國第二十四次南極科學考察:2007年11月12日乘坐“雪龍”號極地破冰船從上海啟程.2008年4月15日,雪龍號載著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凱旋抵達在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這是雪龍號歷史上航行路線最長、跨越經度最廣的遠航。科考隊共完成46項科學考察和11項後勤保障任務。其中,備受國際矚目的南極內陸冰蓋考察圓滿成功。

●中國第二十五次南極考察:北京時間12月18日13時18分,中國第25次南極科考隊內陸隊從南極中山站附近集結地出發,前往南極“冰蓋之巔”——冰穹A地區,建設中國第一個南極內陸科考站——昆侖站

●中國第二十六次南極考察:2009年10月11日日上午十時許,中國“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搭載著二百五十一名隊員,駛離中國極地考察專用碼頭,開始了中國第二十六次南極考察的行程。 此次南極考察創造了中國南極考察歷史參與人數之最,考察成員包括了長城站考察隊員六十人,中山站考察隊員八十四人,昆侖站和格羅夫山內陸考察隊員三十人,南大洋考察隊員十三人,國際合作兩人以及隨船人員六十二人。在完成各項考察任務後,“雪龍”號計畫於二〇一〇年四月十日返回中國,共將航行約三萬海裏。三位臺灣科研人員首次參與中國南極考察項目。

●中國第二十七次南極考察:中國第27次南極考察隊將乘“雪龍”號科學考察船於2010年11月11日從深圳市鹽田港啟航赴南極考察。這次科考隊和”雪龍”號考察船將承擔常規性的考察任務,開展大洋調查,同時開展後勤保障建設。12月4日,中國第2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提前抵達中國南極中山站附近的普里茲灣海域。12月11日將包括胡錦濤總書記題寫的中國南極昆侖站玉碑在內的所有南極內陸考察物資已全部運至指定地點。

●中國第二十八次南極考察:第28次南極科考執行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一船三站”考察任務,歷時163天,安全完成了航行任務。“雪龍”號橫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4次成功駛過以狂風巨浪著稱的西風帶,兩次越過零度經線,共經過12個時區,總航程約2.8萬餘海裏,其中冰區航行3900餘海裏。

●中國第二十九次南極考察: 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正式成立。於2012年11月5日正式從廣州啟程奔赴南極。“雪龍”號31日抵達了位於東經78度、南緯65.5度的普裏茲灣海域,這標誌著中國第29次南極科考隊開始展開大洋考察。本次大洋考察共涉及海水水文與氣象、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和磷蝦資源等6個專業種類。考察共設斷面10條,合計定點站位元107個,其中水深大於1000米的深水站位67個。考察結果將為進行該海區環境氣候綜合評價及油氣、天然氣水化合物、生物等資源潛力評估提供基礎資料。

●中國第三十次南極考察:2013年11月7日,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從中國極地科考碼頭啟航,開始其第30次南極之行。此次南極科考是“雪龍”號首次環南極航行任務,將執行30項科學考察任務,15項後勤保障及工程建設專案,其重中之重便是在伊利莎白公主地新建中國第四個南極科考站--中國南極泰山站。泰山站為夏季站,位於中山站和昆侖站之間,海拔2621米,今後不僅是昆侖站科學考察的前沿支撐,還將成為格羅夫山地區南極科考的重要平臺,進一步拓展中國南極科考的領域和範圍。

●中國首次北極考察: “雪龍船”於1999年7月1日至9月9日, 執行我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歷時71天,航程14094海裏,航時1238小時,主要任務是承擔北冰洋往返航線走航調查並對北極海洋、大氣、生物、地質、漁業和生態環境等進行了綜合考察。

●中國第二次北極考察: “雪龍船”於2003年7月15日至2003年9月26日,執行中國第二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歷時74天,總航時 1,070小時,總航程14,188海裏,縱深北冰洋達北緯80°15′,刷新了雪龍船北冰洋航行新紀錄。開展了海洋、大氣、海冰和生化等多學科的綜合考察,並運用了水下機器人等高新技術,深化了對北極海洋、海冰與大氣相互作用的研究。

●中國第三次北極考察:“雪龍船”於2008年的第三次北極科學考察中,繼續向北挺進到北緯85度25分。隨著“雪龍”號航行的緯度越來越高,中國北極科學考察的範圍越來越廣,但同時也充分表明北極海冰正在快速融化。瞭解北極冰情對於認識北極至關重要。一旦北極冰川融化,將在地球上出現一條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西北航道",這將成為連接亞洲和歐洲之間最短的海上通道,大大降低航運成本。"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極海冰加速消融,加上中國科考能力的提升,預計中國第三次北極科考將有望突破第二次科考到達的最北緯度(北緯80度),前進到北緯82度至85度之間。"這將為人類探尋"西北航道"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第四次北極考察:雪龍船”於2010年06月25日,執行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北京時間2010年8月6日淩晨4時29分,雪龍號“輕鬆”打破了中國航海史最高緯度紀錄——北緯85度25分。“雪龍”號在一路北上過程中,遇到許多大塊浮冰中裂開的開闊水道,“雪龍”號幾乎可以全速前進。研究“北極海冰快速變化機理”和“北極海洋生態系統對海冰快速變化的回應”,是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的兩大科學目標。

●中國第五次北極考察:2012年7月2日上午,中國第五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從青島出發,乘坐"雪龍號"科考船前往北極進行科考任務。在為期80多天的考察過程中,18500海裏,其中在北極冰區航行5370海裏,並首次穿越北極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洋,開創了我國船舶從高緯度穿越北冰洋航行的先河,最北到達北緯87度40分。9月27日,中國第五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圓滿完成科學考察任務,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凱旋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