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頁 > 媒體中心 > 新聞中心新聞中心

雪龍號專題-雪龍號青島隊長講背後故事:被困冰山 尋MH370

來源:青島早報  2014-05-08 09:15:31

核心提示:

    “雪龍”號是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的科考船,在這次考察中“雪龍”號很忙:成功救援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科考船,卻被冰山圍困,順利脫險後行駛至澳大利亞又積極參與到了MH370的搜救中……昨天,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環境學院高級工程師矯玉田回到學校,作為科考隊南大洋隊的隊長,矯玉田在“雪龍”號上參與了這一系列大事件,他也給記者講述了在南極那些驚心動魄的事兒。

故事1 搭臨時機場救俄羅斯船員

    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是2013年11月7日從上海碼頭正式起航的,“雪龍”號共搭載了152名科考隊員。這是矯玉田第10次南極科考,他擔任科考隊南大洋隊的隊長,帶領著一批海洋專家在極地和大洋進行考察。

    矯玉田告訴記者,此次南極科考中,“雪龍”號遇到了多年罕見的嚴重冰情。很多時候,再謹慎的駕駛也不一定能躲過所有的冰山。2013年12月25日,“雪龍”號接到澳大利亞海上搜救中心的通知,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在南極被困,“雪龍”號是距離最近的船隻,直線距離為585海裏。

    “我們當時正從中山站前往羅斯海,突然接到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在南極被困的求救消息,當時船上有52名乘客被困,情況比較危急,我們必須第一時間沖上去。”矯玉田說:“當時我們準備用KA32直升機救援,但由於KA32直升機太大,找不到適合停靠的浮冰,救援一時陷入僵局。”矯玉田帶著兩名隊員下船尋找“雪龍”號能夠停靠的地方,但他們發現在被困船隻不遠處就有一座大冰山,隨時都有撞船的可能,開船施救根本行不通。“還好我們急中生智,找了20多塊大木板搭建了一個臨時機場,這才開始施救。”

    “直升機懸停在一塊浮冰上面,冰面上是一層厚厚的積雪,其中有一個隊員剛跳下去,突然就不見了蹤影。”矯玉田說,當時把現場的人都嚇壞了,因為在南極這種惡劣的環境下,下面即使出現萬丈深淵也不足為奇,幸好雪不是太厚,那名隊員並無大礙。談起這件事,矯玉田依然心有餘悸。

    “澳大利亞方面以為我們是一支專業的救援隊伍,得知我們是一艘科考船的時候給了我們極大地贊許。”“雪龍”號作為第一個趕到救援現場的國際船隻,經過近5小時緊張有序地直升機救援,成功將俄被困“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52名乘客運送至澳“南極光”號上,完美地完成了救援任務。

故事2 被冰山夾困21

    成功對俄羅斯 “紹卡利斯基院士”號施救後,在向外突破過程中,受劇烈的天文大潮影響,“雪龍”號被厚實浮冰及突如其來的冰山卡阻。矯玉田說,如果盲目突破將會陷入更危險的境地,他們決定暫時原地機動,“當時對我們威脅最大的就是冰山,在船周圍大大小小遍佈著七八座冰山。”矯玉田說,當時前面有冰山船不敢前行,但後邊也有冰山船也不敢往後退,一旦螺旋槳損壞就全完了,“還不能一直停著不動,因為周邊冰山太多了,冰山一直處於漂浮狀態,隨時都有撞上的危險。”矯玉田說,他立即組織考察隊成立了監測組及環境資料綜合分析小組,密切監測周圍海冰、冰山變化情況,多方、多管道搜集附近氣象、水文、洋流、海冰等資料及預報,積極與國內保障單位進行會商,研判,同時做好各種情況應對措施,抓住一切有利時機突圍。

    “在被困的這段時間內隊員的情緒都比較穩定,雖然知道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險,但是大家還是正常的工作,被困時期正值元旦,船上還組織了娛樂活動來緩解隊員們的緊張情緒,船員們的積極心態也是成功突圍的重要原因。”矯玉田說。2014年1月7日淩晨,觀測到“雪龍”號周邊浮冰整體向東移動後,考察隊決定抓住時機正式開始突圍。但因原有堆積的積雪、浮冰太厚,船前進緩慢。最終經過13個小時的艱苦努力,多次調整突圍路線,被困21天的“雪龍”號終於突破重冰區,進入清水區。

    因救援俄羅斯科考船導致 “雪龍”號被困,矯玉田說船上沒有人埋怨,因為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在南極被困,等級為Distress,是國際求救的最高等級,臨近船隻都需要救援。

故事3 沒休整就投入搜尋MH370

    3月21日,剛剛完成科考任務的“雪龍”號原計劃停靠澳大利亞的烏斯懷亞港進行為期5天的休整,但船還沒有靠港就接到了搜尋馬航失聯客機MH370的任務。矯玉田說,隊員們已經不間斷工作100多天了,對休整特別期待,但任務就是命令,“我們將停靠時間改為6個小時,進行物資補給,隨後便投入到搜尋工作中。”矯玉田說,當時全船有160多人,經過協商一半人去搜救,一半人回家,其中女隊員全部回家。

    “本來因為順利完成科考工作,馬上就要回家了,船上氣氛特別好,當聽說有那麼多同胞生死不明時,大家都積極要求留下來參加救援。”矯玉田說,因為南太平洋的西風帶極其不穩定,出於安全考慮船上只是又留下了8名男隊員,臨行前隊員們自己製作了很多救援用的“鉤子”和2米×4米的大網,還在澳大利亞當地採購了20多個望遠鏡,希望能派上用場。

    矯玉田說,在“雪龍”號參與搜尋的214個小時裏,總航程2660海裏、搜尋面積11710平方海裏,發現過白色球狀漂浮物和紅色繩狀漂浮物,最終都確認與失聯客機無關。

    3月30日下午,包括“雪龍”號、“海巡01”號船、“東海救101”號船、“南海救115”號船和中國海軍886艦、171艦、998艦、999艦在內的八艘搜尋艦船全部到達新的搜尋區域,開始新的搜尋。3月31日上午,“雪龍”號與“海巡01”號船成功完成交接工作,返程回國。

【新紀錄】

首次實現環南極航行

    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執行“雪龍”號首次環南極考察航行任務。本航次 “雪龍”號安全航行30000餘海裏,冰區航行2200餘海裏,航時約2400餘小時,破冰13.3海裏,破冰用時142小時,環南極航程約11500海裏,成功實現了中國極地科考的首次環南極航行。

    環南極走航過程中大洋考察也取得了累累碩果,獲得了大約80G完整環南極海域科學魚探儀調查聲學資料,據此可以瞭解環南極生物資源的分佈情況;高速採集器作業121個站,獲得浮游動物樣品121個,同時獲得121個站位元的水深、溫度資料,走航表層海水分析作業121個站,獲得表層葉綠素樣品438個;海洋化學專業組隨船隊員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取得大量寶貴的海水化學和大氣化學樣品資料,對於進一步推進我國南極科學考察事業的發展,提升我國在國際南極科學研究領域的地位,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義。

 建成第4個南極科考站

    矯玉田說,此次南極科考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建設我國第4個南極科考站——泰山站。矯玉田說,在45天的時間裏,泰山站所有隊員發揚連續吃苦、敢戰必勝的精神,在2014年2月7日完成了主體建築工程,2月8日國家海洋局在北京利用遠端視頻連線的方式,為中國南極泰山站舉行了開站儀式。

    “隨著人類在南極活動的日益頻繁,不少國家也正在抓緊參與到其中來,我們中國擁有世界上先進的破冰船,我們在南極海拔最高的地方建立了 ‘昆侖站’,我們已經相繼完成了30次南極考察科研任務,中國正慢慢從‘極地大國’轉變為‘極地強國’,在保護南極環境的前提下,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矯玉田說。

【人物介紹】

    今年54歲的矯玉田,從事極地考察工作20多年,曾10次赴南極考察,多次擔任大洋考察隊隊長;5次參加北極科學考察,4次參加國外合作北極考察。幾年來完成了多項國家極地考察項目,填補了多項考察項目的空白,發明多項專利。